创新领航智创未来长城软件铸就卓越数字化新典范
19429202025-03-25系统软件12 浏览
传统车企的“智能化逆袭”是伪命题吗?

当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,一场关于“传统车企能否跨越数字鸿沟”的争论愈演愈烈。行业观察者曾断言:“燃油时代的巨头注定在智能赛道掉队”,然而长城汽车用一组数据打破了这种偏见——2024年,其搭载全场景NOA功能的蓝山车型单月销量突破8000台,用户智驾里程超900万公里,甚至在重庆山城复杂路况下实现零失误。这场逆袭背后,是长城软件以“创新领航 智创未来”为核心理念,构建的数字化生态体系。在这场智能化突围战中,传统车企究竟做对了什么?
一、技术破局:端到端智驾如何突破行业天花板?

传统车企常被诟病“硬件强、软件弱”,但长城汽车用“端到端+规则兜底”的双轨模式改写了游戏规则。通过自研SEE智驾大模型,长城将500余种驾驶场景数据与AI特征标签结合,打造出拟人化驾驶体验。在重庆跨江立交实测中,蓝山的智能导航系统在35公里复杂路线中实现100%无车道线通行,这种能力源自其九州超算中心1.64 EFlops的云端算力支持,相当于每秒可完成1640亿亿次计算。
更具开创性的是与斯润天朗的合作。双方共建的智能网联端到端出海项目,通过数据跨境合规设计、本地化运维支持等五大服务模块,解决了国产系统海外适配成本高的问题。例如针对欧盟GDPR法规开发的T-Box模组,外壳尺寸可自定义,硬件认证周期缩短60%。这种“技术深度+生态广度”的组合,让“创新领航 智创未来 长城软件铸就卓越数字化新典范”的理念在全球化布局中落地生根。
二、流程革命:数字化如何重构百年制造基因?
走进长城汽车徐水智慧工厂,协作机器人精准装配的节奏与AI视觉检测系统的毫秒级响应,构成现代工业的交响曲。通过OTD(Order to Delivery)系统,从用户下单到整车交付的全流程透明化管理,使交付周期压缩至15天,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40%。这背后是覆盖543个业务节点的数字化改造:
研发端:采用MBSE(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)方法,将新车研发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28个月
生产端: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12大类、3000+参数,设备综合效率(OEE)提升至92%
服务端:智慧景区导览系统通过LBS定位与AR技术,在2G网络下仍能实现手绘地图秒级加载
这种全链条数字化能力,在2022年工信部“数字领航”企业评选中得到印证。长城成为九大领域30家标杆之一,其费率优化成果尤为亮眼:通过供应链数字化协同,三年间整体费率下降2.4个百分点,相当于每年释放10亿级现金流。
三、生态共创:如何构建万亿级智能出行生态?
当行业陷入“全栈自研”与“供应商依赖”的路线之争时,长城选择了一条更开放的路径。与联通软研院共建的数字化研发平台,将5G切片技术应用于远程诊断系统,使车辆故障云端分析响应速度提升70%。在用户生态层面,整合五大品牌APP的“长城汽车”超级应用,通过车机端、移动端、云端三端协同,实现“一次开发,多端部署”——这在魏牌蓝山的智能座舱中体现为语音指令唤醒时间缩短至0.8秒,误识别率低于2%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其“数字领航者”的产业使命。作为PKS体系(飞腾CPU+麒麟OS+安全)的核心构建者,长城量产的国产化笔记本电脑已实现100%自主可控。这种底层技术突破,正在重塑中国智造的话语体系——2025年全球合作伙伴年会上,斯润天朗等10家企业获颁“全球领航奖”,标志着中国智能网联技术开始反向输出。
数字化深水区的破局之道
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,长城软件的转型实践揭示出三条普适路径:
1. 技术锚点:在AI、5G、区块链等赛道建立至少一个技术制高点,如九州超算中心的异构计算架构
2. 生态杠杆:通过“灯塔工厂”输出数字化转型方法论,参考其与海尔智家共同优化的供应链协同模型(后者费率三年下降3%)
3. 用户共创:构建“产品-服务-数据”价值闭环,借鉴智慧景区导览系统的“数字孪生+实时交互”模式
“创新领航 智创未来 长城软件铸就卓越数字化新典范”的实践表明,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推倒重来,而是将工业基因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进化之路。当制造业遇上比特流,这场世纪碰撞迸发的火花,正在照亮中国智造的新航向。